欢迎访问《华表陈情网》!
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
民生新闻 经济新闻
法治生活 社会万象
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
安全生产 书画收藏
名企在线 时事观察
科技之窗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
健康卫生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
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海外之声
国土资讯 媒体聚焦
实名爆料 公益热线
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
今天:
您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国内新闻 >

【学习摘记】张明刚《军履回望》连载(一〇一)

时间: 2024-06-12 15:25 作者:麦穗儿 来源:北京华艺网 点击:

【学习摘记】/王振存

 

张明刚《军履回望·军营之声卷》“青春芳华”板块之《“学生官”于清华乐当“粮草官”*》

(本文原载《前进报》1985 年 8 月 6 日第 2 版。与王成法合作)

 

“学生官”于清华乐当“粮草官”*

在黑龙江边防某部,第一个当司务长的大学毕业生干部于清华,6 月 22日被某师树为“学生官标兵”。

于清华是我军首批从地方直接招收的学生兵。1983 年 9 月,他从大连陆校分配到边防某部七连当排长。仅半年时间,他就使一个后进排打了翻身仗,在团、营组织的四次训练考核中都名列第一,年终被评为先进排。

这时,组织上又决定让他改任司务长。

命令一下,有人就对于清华说,司务长那活早出晚归,整天背着麻袋满街跑,对你来说不是屈才了吗。

可于清华想的却是,连队驻在“五月雪,九月霜”的边疆,伙食很难调剂。如能把后勤工作搞上去,使全连百十号人吃饱吃好,同样也是为边防建设做贡献。

他接任司务长工作时,正处于淡季。他虚心向淡季伙食管理好的连队学习,先后走访了几个连队的司务长。

回来后,他首先抓了管理制度落实,杜绝了连队物资外流的现象,刹住了某些干部吃吃喝喝、占公家便宜的歪风,确保战士的伙食费吃到战士嘴里。

于清华把搞好连队生活当日子过,处处为连队节省开支,从不乱花一分钱。他经常上街买菜,但从没下过一顿馆子,饿了就买个面包对付。

于清华从小在城里长大,对种菜一窍不通,可他和战士们一起辛勤劳动,连队去年收获各种蔬菜十三万多斤,收获小麦和大豆二万多斤。蔬菜不但能自给自足,还卖了三万多斤,从此结束了连队多年来靠买菜吃的历史。

预计,他们今年的收入将更加可观。

现在,连队伙食有了很大的改善,餐桌上四菜一汤是常事。账目上,不但补上了以前钱粮双超的窟窿,而且还攒了五千元的家底,使连队的后勤工作步入了全师的先进行列。

大家伙儿都对于清华竖起了大拇指,说:“大学生当司务长,当得好啊!”

来源:《军履回望》张明刚自选集

 

【读者感言】/王振存等 12人

 

太原读者王振存

一部大书的传奇

——张明刚《军履回望》连载百期回顾

没有规划计划,没有专门筹划,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,甚至是自觉自愿自发……

事情要从去年11月初说起。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,我得到一本《军履回望》张明刚自选集,没想到打开一看,就再也没有放下……

从部队退休后,我致力于老年教育方面的公益事业,并义务帮助《学友周报》做些事情。得到该书后,看完第一篇就想看第二篇……于是,我开始以【学习摘记】的形式自我学习,并在相关学习群里发表我摘记的文章和学习心得。

我最先在群里发表的学习摘记,内容是“张干事谈体会系列”,即张明刚《军履回望·理论之光卷》“十论写作”板块里面的关于他谈论如何写好文章的十篇佳作,因为这符合学习群的宗旨和愿望,对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有帮助。

此后,我在学习群里,一天发一篇学习摘记。没想到几天后,就引起了社长王洪平、主编韩宾等报社领导的注意。他们对我说,好文共欣赏!张明刚将军的书这么好,何不在《学友周报》上连载一下,让大家共同学习提高呢?……我说我没问题呀,关键是张将军那边同意不同意呢?这样吧,我和张将军联系以后再答复你们。

像是领受了一个光荣任务一样,我带着一种使命感责任感,很快和张将军取得了联系,讲了《学友周报》想连载他的文章的想法。张将军回答我说,《军履回望》这部书,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,经过审批后正式公开出版发行的,你们想连载的话,这是应该没有问题的,因为文章写出来就是给人看的嘛……我这里是没问题的,关键是我和人民出版社签订了10年的合同,版权在出版社那里,主要是看他们同意不同意……

我说,我们和人民出版社联系不上啊,您帮我们和出版社那边沟通一下吧!一定要和出版社的同志讲,我们使用该书的目的,只是为了学友交流学习,是公益性质的,不以盈利为目的……张将军很爽快的答应了。两天后,我就得到张将军的回复。他说,他已经和人民出版社联系过了,出版社的同志讲,如果是一次性地使用该书全书内容,按照有关法规是应该购买版权的;但如果是用《学习摘记》的形式一篇一篇摘转,且具有公益性质,不收取费用,我们可以免除版权费。

一听张将军这话,我非常高兴,立即向《学友周报》的同志作了传达。他们听后和我一样高兴,立即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连载准备工作,并对具体任务进行了分工:王洪平社长负责统筹,韩宾主编负责编辑,我负责【学习摘记】的录入……考虑到突然开始连载有些突兀,准备先以特刊的形式,发一篇关于张将军这本书的评介文章,并明确由韩宾主编落实具体采写工作。

一开始,韩主编想通过采访张将军的方式,来完成这篇文章。他向张将军说明情况后,张将军表示,由于某些特殊原因,他不方便接受采访……好在,张将军的这部书的影响很大,书上和网上的相关资料很多,韩主编只用一天时间,就通过现有的资料,组织编写完成了这篇文章,并配上了有关资料图片。

2023年11月12日,《学友周报》以特刊的形式,隆重推出了《张明刚自选文集〈军履回望〉:一个参战军人40年书写的军营故事》这篇图文并茂的重磅文章,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。统计显示,这篇文章发表后,收到1092个点赞,有1039个在看和226个转发,阅读量突破一万人次大关!……太棒了!太火了!这些数字,刷新了《学友周报》自创办以来的历史记录,大家好不欢欣鼓舞。次日,张将军本人也在朋友圈转发了这篇文章,并配上了他的一首名曰《自题》的小诗:耕耘四十年,著就一拙作。莫笑作者痴,其中亦有乐。这说明,文章也得到了将军本人的认可。

2023年11月14日,本报张明刚《军履回望》连载正式开始,隔日一期。一开始,只是想着连载“十论写作”板块里面的十篇文章,题目叫做“张干事谈体会”连载。没想到读者的反响很大,受欢迎的程度超出我们的预期,连载一上线,根本就“刹不住车”了,我们不得不顺应读者要求,连载完这十篇文章后,又开始按这本书的编排顺序,对全书进行连载……

关于起初“十论写作”连载时,读者反馈的热烈盛况,从张将军在朋友圈里的留言就可以看出。他说:我的10篇旧作小文,——是30多年前作的,并且是谈论新闻采写业务的,经《学友周报》连载后,许多媒体和朋友圈跟进转载转发,引发热议,并且使我由此:“结识”了许多新朋友,“找回”了不少老亲友,“惊动”了数十位好首长……他们纷纷与我交流谈论、向我索书并给予我充分肯定、有力支持和热情鼓励……

从第11期开始,对全书进行逐篇连载并加了编者按语。当时的编者按,侧重引用铁凝、孙继炼、徐贵祥、樊希安等名人的评语,同时简介连载的反响和编辑思路、安排打算等等。过了一段时间后,又对编者按进行了修改并沿用了相当一段时间。我记得那时编者按的主要内容是:

“2023年11月,本报连载了《军履回望·理论之光卷》中的【十论写作】板块,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:包括中国新闻网、中国军网、强军网军委机关网、中华善德网在内的50多家媒体跟进转载;众多学友尤其是作者亲朋好友纷纷在朋友圈跟进转发;广大读者朋友很是喜爱,跟进学习,好评如潮……偶有连载迟发,便有学友垂询敦促,媒体与读者良性互动、互促,成为热点。许多读者还表达了连载《军履回望》全书的强烈愿望。

“编辑部同仁因此大受鼓舞,深深感到:《军履回望》 之所以产生如此积极、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,是因为这本书不止是一本可以置于案头、随时拿来学习参考的新闻教科书,更是一部能够启迪思考、激发人生奋斗动力的心灵指导书,为人做事作文皆可参考,确实是近年来我国图书市场上非常难得的一部上乘佳作!

“因此决定,从第十一期开始,本报将继续以【学习摘记】形式连载《军履回望》。具体是,按该书编排顺序逐篇进行,自序言开始,至后记结束。连载时,前后分别设【主编导读】【社长点评】栏目,不定期开设【读者感言】栏目(选发学习心得感悟),以更好服务大家。”

以上述几段话为主要内容的这个编者按,一直使用到第97期。我们“自98期起,调整优化连载形式,进行全新改版,不再开设【主编导读】和【社长点评】栏目,继续保留【读者感言】栏目,以更加纯粹和直接的方式服务于读者。”
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针对每期连载文章或该书,都有许多读者写下感言、留言。这些评论作者遍布全国各地,性别、年龄、职业各异,文章题材、角度、风格、长短也不一样,但是,他们所谈皆为真情实感,有理有据,言之有物,所论皆有独特见解,入木三分,精彩纷呈……

因此,在连载过程中,我们发表了大量的书评文章。一开始,主要发表规范的成篇的文章,一期一般配发一篇,后来评论非常踊跃,来的太多了,每期都发表十篇(首、则)以上,最多的一次就达十七篇。截止目前,发表评论数量已多达数百篇、大几十万字,足够一部大书的容量了。书评文章的作者绝大多数为社会各界精英人士,其中有许多文坛名家、写作高手、读书爱好者和相当一级的领导干部,他们的评论文章水平非常高,深受广大读者欢迎,许多评论文章还被人民网、新华网、中国军网、中国新闻网、央视网、央广军事、光明网、学习强国以及解放军报、文艺报、中华读书报、中华英才杂志等中央级权威媒体转发或刊登。

据兼任该书责任编辑的人民出版社副编审刘松弢同志讲,《军履回望》张明刚自选集,一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,即深受广大读者欢迎,成为近年来少有的畅销书。短短一年半时间,已出第6版,并先后9次印刷,累计印数超过14 万册。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还将该书制作成音像制品,向新中国成立75 周年献礼。人民出版社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,在今年4月份出版的该书最新一版的“附录”板块中,以《〔军履回望〕书评文章选粹》为题,采取图片形式,一次就收录了本报发表的书评文章46篇、11万余字。

说实在话,现如今生活节奏如此之快,谁人不忙?写篇书评文章容易吗?首先,他得喜欢你的书,在读你书的过程中深受感动,也就是说,你的书打动了他,打动了他的心,他才决定要写。然后呢,他还得把你的书通读了、研究透了,还要做深入思考,找个好的角度,还要有时间和精力,还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……只有当这些条件都具备的时候,才能完成一篇书评文章。

那么问题来了,不是一个人、几个人、几十个人,而是上百人、数百人为一本书来写书评,这种情况究竟说明了什么呢?究竟什么人写的什么样的书才能达到如此难得一见的盛况呢?!……这个问题,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的……我得好好研究研究……

回顾明刚将军自选集《军履回望》连载 100 期的过往,我还有三个“没想到竟然”:一是没想到竟然我们一个不起眼的《学友周报》能同上百家主流媒体相伴而行;二是没想到竟然有成千上万的读者同我们心心相印一起互动;三是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的战友和社会各界人士,因为跟随着我们的节奏阅读《军履回望》连载文章而激情澎湃感慨万千……

谁说现在的图书没人买?谁说现在纸质的读物没人看?……我才不相信呢!只要你的东西好,就会有市场。张将军的《军履回望》就是明证!

最后,衷心的感谢尊敬的各大主流媒体!衷心的感谢各位亲爱的读者!衷心的感谢明刚将军四十年心血之大作《军履回望》!

接下来,我们将继续按时连载《军履回望》,以利战友们学友们朋友们读者们及时分享到这份“精神大餐”,汲取营养,以更加激昂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。

(王振存系解放军驻太原某部原政委,现为北京市海淀区军休干部)

 

北京读者冯正权

致敬张明刚将军及其力作《军履回望》

起步鄂北明珠,从军黑土地。镀金川府之国,才气溢巴蜀。亲历南国烽烟,豪气干云天。俯身总部机关,潜心强军事业,功绩耀同行。移步西域重地,理论润心田。复返京师要域,执鞭监督重任。荣读将军《军履回望》,入脑又入心。书写强国兴军志,豪情入云端。

(冯正权系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大校军官)

 

太原读者王洪平

贺《军履回望》百期

军履辉煌忆历程,

回望连载至期百。

篇章铭记英雄事,

岁月凝留热血情。

字里行间传壮志,

心中梦里颂威名。

辉煌再续新篇启,

荣耀长传永不停。

百期回望展军章,

铁血征程意气扬。

故事篇篇凝汗水,

情怀处处溢荣光。

曾经烽火留痕印,

今日书香续韵长。

祝贺声中前路阔,

辉煌续写更芬芳。

军履风云入卷长,

百期回望韵悠扬。

青春热血书中载,

岁月豪情笔底藏。

往昔峥嵘皆璀璨,

今朝灿烂更辉煌。

欣逢连载佳时贺,

一路前行谱华章。

(王洪平系著名军旅作家、诗人,学友周报社社长)

 

武汉读者乔仁强

学习《军履回望》第100期有感

不知不觉中,《军履回望》的连载走到了第100期,二百来天的日子,冬天走到春又将夏至,一边看一边悟,获取了真经也稠密了亲情,收获满满;跟着连载学《军履回望》自连载第1期开始渐渐成为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期间我书写读后感言、向远方好友赠送邮寄,给市内朋友送书留影、和共鸣者举杯探讨、与战友们读书忆往昔,生活因参入《军履回望》而增添色彩;最难忘我书写的读者感言中,有一篇感言得到了作者的关注,百忙之中亲自联系我表示肯定,并赞赏的说“早知道你文字功底这样,我带带你说不定早就带出来了”,深深惋惜一代文豪未能得伯乐指点横空,又微微庆幸律师队伍添了一个尖兵!生活是一场没有回程的旅行,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……

(乔仁强系军队自主择业干部,现为武汉市融春律师事务所主任,专职律师,曾荣获“湖北省退役军人就业典型人物”等荣誉称号)

上海读者曹建勋

恭贺张明刚《军履回望》连载一百期了!从大家的踊跃评论中,能看出对这本书的喜爱!这份喜爱,来源于真实的故事,来源于细腻的文笔,来源于借鉴的意义,也来源于对首长的佩服!继续学习首长大作!……

(曹建勋系解放军驻沪部队某部上校军官)

 

海南读者薛冰

祝贺张明刚《军履回望》连载满一百期!每篇文章,我都认真学习拜读,不少故事我还推荐给单位的年轻人学习感悟,鼓励大家从中汲取成长和奋斗的养分!预祝首长再出佳作!转发了!

(薛冰系解放军驻琼部队某部上校军官)

 

北京读者赵寅寅

祝张明刚《军履回望》连载一百期!百期连载,百篇佳作,百代文章!点个大赞!

(赵寅寅系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上校军官)

 

广州读者吴边

转发了!

时逢张明刚将军《军履回望》连载一〇〇期,点滴感受,肺腑之言,感谢张将军收录“读者感言”!每当翻阅将军的签名赠书,感受家国情怀,枝叶关情,良师益友,三生有幸!……

(吴边系广东虚拟现实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、首席运营官)

 

北京读者童小辉

朋友圈留言两则——

其一:湖北籍老乡张明刚将军新作《军履回望》是一本非常励志的书,非常值得学习。有喜欢的朋友,可以网上购买。多谢将军的好书!

其二:热烈祝贺张明刚将军《军履回望》连载一〇〇期!点赞!在看!转发!

(童小辉系湖北石花酒业北京市场总监)

 

乌鲁木齐读者曾建华

深夜连读三遍张明刚《军履回望》连载文章,感受颇深,受益匪浅。为张将军骄傲,为张将军点赞,向张将军学习致敬。转发了。

(曾建华系武警新疆总队退休大校军官)

 

北京读者刘兴淼

朋友圈留言三则——

一、最近正在拜读的《军履回望》张明刚自选集这本新书,对我个人日常工作特别有指导意义,非常感谢张将军能把宝贵的工作经验为大家分享。点赞!转发!

二、读书使人明智,读书使人聪慧,读书使人高尚。遇见一本好书是一种幸福!转发了!

三、美好的一天从读《军履回望》开始!转发了!

(刘兴淼系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上校军官)

 

武汉读者乔存武

热烈祝贺张明刚《军履回望》连载百期!新兵连、下连队、回老连队,这是每个老兵心底深处对连队的情节。头雁高飞,群雁相随。郭海军这个与兵打成一片的好连长是每个老兵的魂牵梦萦!看了张明刚将军写的这篇文章,我仿佛回到了我火热的老连队!毛主席指岀党支部应建在连上,可见连队建设的重要性!为张将军点赞!

(乔存武系武汉市江汉区常青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干事)

 

《军履回望》作者简介

张明刚,汉族,湖北随州人,研究生学历,中共党员、陆军少将军衔。曾参战荣立战功、被评为“火线优秀共产党员”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干部,现任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军官。

(责任编辑:麦穗儿)

国际新闻

更多>>

民生新闻

更多>>

最新文章

推荐文章

关于我们 | 机构介绍 | 报社动态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招聘信息 | 爆料投稿
Copyright©2013-2023Inc. 华表陈情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